根据中国足协的规定,中国球员是有工资帽的,国内球员个人薪酬最高(不含奖金)不得超过税前1000万元人民币。但是,外援可没有这个最高限额。
埃尔克森入籍之后,要不要遵守工资最高限额?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归化球员从外援变成了中国人,他们是不是也要受到这个限额的限制?如果不限额,他们明明已经是中国人,为什么要搞特殊?如果限额,那会不会还有外援愿意入籍成为中国球员?
《解放日报》记者陈华也曾提出过疑问:作为中国公民,一年只有五万美金的出国外汇额度,请问,未来的归化球员如埃尔克森和小摩托等,既然你们加入了中国国籍,你们一年的外汇额度是多少,银行方面如何处理?作为中国公民,不允许境外购买房地产,那埃尔克森等人,在中国赚钱后,回巴西让不让他买房子?
这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是一个新的难题。当然,这件事也是中国长久以来一个社会问题的反映:外国人在中国,总是能享受到特权。
其实,归化球员的工资如果不限额,入籍成中国球员之后有特权,这还能够说得通,因为人家能力本来就是比中国本土球员强,人家配得上比你拿得多,更何况我们还要指着人家打进世界杯。但对中国未立寸功,来这里学习、旅游的人,我们还要这么做,那就是思想上出了大问题,需要彻底净化一下自己的脑袋了。
最近我就一直在目睹这些怪现状。
多年目睹之怪现状
我看到了一类新闻集中出现:
首先,是山东大学给留学生配“学伴”,还在报名表格里还写上“结交外国异性友人”。另外,一个津巴布韦留学生骨折了住院,山东大学给他配了25个陪护志愿者,轮班。
对此,人民网发表评论:改革开放40多年来,留学生已极为常见,不管是中国学生到外国,还是外国学生到中国,每年不计其数。唯山东大学如此厚爱外国留学生,这不是自卑就是自作多情。
人民网这个评价,其实已经够客气的了。
我想,这件事也折射出了现在中国社会的一个病态现象:外国人在中国总能享受到特殊待遇,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跪久了站不起来了”。特朗普的口号是“美国优先”,而我们的做事风格总是“外宾优先”。
我曾经去山东参加一个活动,由于不熟悉会场,走错了房间。一个中层领导样貌的人,态度十分不友好,没有好好和我说,而是将我向外驱赶,那意思是这个房间是领导要来的地方,我来这里就是扰乱会场秩序。当然,他也没告诉我应该往哪去。
等我出去之后,领导们来了,这位中层像川剧变脸一样,立即点头哈腰,照顾地非常妥当。我在想,如果我是一个外国人,他还会不会这么对待我。估计不会,他可能会配几个“陪护志愿者”或者“异性友人”指引我到该去的地方。
我也想起了之前西安发生的那件事:快递小哥进店洗个了毛巾,一万多块钱的茅台就被偷了。失主报案后,民警居然说,这个情况属于丢失物品,自己丢的东西自己负责,不予立案。
可是网友马上就扒出来:一个亚美尼亚女子曾在西安的商场丢了钱包,西安公安接到报警时立即出警,最后帮她把钱包找了回来,事后还光荣地把这件事发了个微博。
这种现象不光山东或是西安有,在全中国都非常常见。给中国人办事不算大事,给外宾办事才算。只有帮助外宾们找到丢失的东西,才值得发一条微博。当年武汉警方半天时间就给一个日本人找回丢失的自行车,而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华夏儿女,如果丢了自行车去报案,你看花多少时间能把车找回来。
福建福州,一个外国男子骑电动车载人违规,且不服管理、暴力抗法,在中国的土地上公然袭击交警。事后怎么处理的我还没弄清,据说是“已经依法处罚”。
而我也知道同样是在福州,一个女子发微博辱骂交警,被拘留了15天。
另外还有一件让我很服气的事情:美国人马布里在北京队拿了CBA冠军,居然有球迷给他立了个铜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中国人多了去了,从没有群众主动集资立像,反倒为了一个曾经劣迹斑斑的美国人立像(还是在中国的首都),这是为什么呢?
你或许会反驳:阿森纳还给亨利立像呢,亨利是法国人,对英国而言不也是外国人?但是你要弄清楚了,中国的文化当中,立像是一个大事,自古以来什么人才能立像?不是神明就是君长父母,这是个很严肃的事。我们总是强调要尊重别国的风俗习惯,可我们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自己尊重过吗?
说回给马布里立像这个事情:连美国人都看不下去,奥尼尔、查尔斯-巴克利、肯尼-史密斯都表示,这就是个笑话。这和现在社会上许多在中国吃香的“外宾”们一样:这些人都是在外国混不下去了,反倒来中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再换个角度:易建联为广东队拿了那么多冠军,广东球迷为他立像了吗?他难道不比马布里有资格建雕像?没人给他立像,也没人提出来过。
不仅仅是“跪久了”的问题
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曾经我很费解,因为照道理说,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是很强的,为什么又要这么做呢?
其实,这么做也有一部分民族自尊心的成分在发挥作用。中国人总是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换句话说,我们总是很在意外国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
如果外国人说我们不好,我们首先会气急败坏地争辩,其次会觉得丢人。所以,许多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就变成了“演员”,总是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树立所谓的良好形象(在中国人面前,这部分人从不想着要树立什么良好形象。大概是大家相互知根知底吧)。
我曾多次在各个场合见到,一些涉外工作的人员总是对外国人嬉皮笑脸(原谅我用这个带主观情绪的词语,但我想不出更贴切的词了),和自己的同胞交流的时候反倒没有那样好的态度。就像港独分子对待英国人和中国人的态度差异一样,这些家伙从来不知道,他们在英国统治下根本没有他们口中的自由,而现在他们却时时刻刻做出各种可笑又可悲的举动。
当然,港独分子还可以用不学无术、无知来解释,而某些国人对本国和外国人的态度差异,只能说是习惯成自然。但这些人忽略了基本的一点:你在外国的时候,人家会这样对你吗?
你如果在外国丢了自行车,外国警方会不会半天就给你破案?
你如果在外国留学,外国的大学会不会给你安排异性陪读?
你如果在外国骨折了,外国的机构会不会给你安排25个陪护人员?
你如果在外国什么领域里做出一点成绩,人家会不会给你建个雕像?
如果都会,那我觉得中国人这么做也没问题。如果不会,那我们何苦这么做?落到好处了吗?
友好不是错,标准不一致才是
我不是说半天就帮人家找到自行车和钱包不对。我希望,今后有中国人的钱包和自行车丢了,我们也能有这么快的效率,不要区别对待。如果做不到,办案要分轻重缓急,那就用同一个标准。不能因为外国人丢了东西,就认为这是大事。
我也不是说对外国人态度好不对。我希望这部分人在对待自己的同胞时,也能有这么好的态度。
换句话说,希望我们在对待国人和外宾们的时候不再“双标”。外国人对我们的看法再坏,也没有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坏更严重。
正像《人民日报》微博评论的那样: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多年,中国已习惯平视世界,许多“特别待遇”不见了,更多“一视同仁”在诞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卑不亢才是最好的尊重。争创双一流之路,终究由文化自信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