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亚冠淘汰赛,山东鲁能点球大战败于广州恒大,罚丢点球的崔鹏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死赌一边的王大雷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点球大战,看似简单的、和门将的1v1对决,却有无数球员栽在了这个12码上,从美国世界杯忧郁的巴乔到莫斯科雨夜滑倒的特里,还有那个在伯纳乌失去救赎机会的卡卡……罚进点球,就真的这么难吗?
当然不难,对于曾经的巴洛特利而言,罚进点球简直就像吃饭一样简单。慢慢地助跑,顺便打量一下门将的表情和动作,稍微一停顿,然后待门将做出扑救动作后,潇洒地将球推进另一边,这是巴洛特利常用的伎俩。他的思考人生似罚球,似乎总是慢那么一步,却总是慢得恰到好处。当然,这一招并非经常奏效,略一停顿下门将如果纹丝不动,反而会打乱主罚者的节奏,很多球星诸如梅西、皮耶罗都曾因此罚丢过点球。不过,得益于强悍的肌肉力量,即使门将没有提前移动,原地摆腿的巴洛特利也可以踢出高质量的罚球。双重保险让巴洛特利的点球主罚成功率一度位于榜首地位,但可惜在一次主罚点球败给老狐狸雷纳后,似乎有些一蹶不振,也开始屡屡罚丢点球。
除了这类停顿式罚球,还有一类罚球颇为让门将头疼,那便是不讲理的大力抽射,而一般擅长此道的多是后卫球员,他们信奉的便是大力出奇迹。在他们眼里,根本无视门将的存在,看一眼球门,计算好距离,然后快速助跑,到了球前面,直接就是一脚抽射,皮球如出膛炮弹一般直奔球网而去。一般情况下,只要命中球门范围以内别太正,就算门将判断对方向也无济于事,巴西后卫卢西奥、阿莱士和曾经的拉莫斯都是这种主罚方式的拥趸。
如果说大力抽射带给观众的是暴力美学式的冲击,另一种方式则呈现出一种优雅的美感,它也是很多中场大师喜欢的罚点球方式,那便是勺子点球。除了老生常谈的皮尔洛用一脚勺子挽救了意大利的信心,习惯了大力出奇迹的拉莫斯也开始屡屡用勺子“戏耍”对方门将。也许正是因为勺子点球颇受球迷喜欢,而且还能显示自己精湛的脚法,越来越多的球员开始尝试这一主罚方式。在去年年底的U23联赛,鲁能小将刘超阳在对阵恒大时就玩了一把勺子,有意思的是,他主罚前还故意向对方门将示意自己要罚勺子了。当然,罚勺子点球也有玩砸的时候,前有国奥小将主罚勺子,结果对方门将纹丝不动将球稳稳抱入怀里,后有快乐足球代言人斯特林没有控制好弧度,把球转出了横梁。
而对于野球场来说,主罚点球成功率最高的莫过于闭着眼睛捅射了,无须助跑,哨响一刹那,小腿迅速摆动,脚尖一捅,皮球飞速滚进网窝,只留下来不及反应的门将目瞪口呆。
一般来说,门将都不希望自己成为场上的主角,因为那样,说明自己把守的大门岌岌可危,但点球大战除外,站在球门线上的门将此时此刻就是球场上最瞩目的存在。为了战胜点球手,门将往往也会竭尽所能,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
2016年欧洲杯四分之一决赛,意大利vs德国,布冯和诺伊尔就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扑点方式。稳重的布冯,选择了看好再出手,几乎每次都判断准了方向,却屡屡看着皮球从指尖飞入网窝;“莽夫”诺伊尔,则选择了先动,虽然屡次扑错方向,但只要蒙准了,就能将对方的罚球拒之门外。
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门将,尤其刚出道的菜鸟,十分喜欢用的,就是死赌一边。2015年的上海,皇马对阵AC米兰,双方激战到点球大战,米兰16岁门将唐纳鲁马就选择了全往自己的左手边扑。亚冠联赛,王大雷也是采用的这一招,据科学测算,惯用手为右手的门将,在往自己的左下方扑救时,花费的时间最多,这也是很多门将赌一侧往往选择左手边的理由。
和点球手会用心理伎俩一样,门将也会在点球大战中做一些小动作,来为主罚者施加心理压力。王大雷在最后时刻摘掉手套,一方面是给对方施加压力,一方面也是为自己打气,包括前面故意抚摸韦世豪的头,也是这一目的。而在世界足坛,最有名的莫过于杜德克的面条舞,他的表演让伊斯坦布尔之夜最终画上了奇迹的句号。还有巴萨老门将平托,面对点球时,故意向对手示意会往左侧扑救,主罚者最终如其所愿将点球送入他怀里。
…………
可以说在点球大战中,短短的12码距离,技术层面的高低已经起不到绝对作用,运气和心理往往会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正如西班牙功勋主帅博斯克所说的那样,“踢点球很简单,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