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两、三年前,国内媒体就有关于前国脚高升之子高宇洋的报道,之所以最近才走进更多国内球迷的视野,不只是因为他在日本6-1狂胜智利的比赛里打满全场并送出助攻,还因为赶上了高拉特、埃尔克森的归化热点,好像高、埃二人的手续还没办完,“自己人”却先被人家挖走了一般。
高宇洋选择日本国籍,对国足是一个大损失。可能有人不认同这一说法,毕竟高宇洋目前在J联赛还没闯出名堂。上赛季,20岁的高宇洋跟随教练宫本恒靖一同进入大阪钢巴一线队,在6场联赛中首发并打满全场,其中两场比赛有助攻记录。可在保级的压力下,高宇洋最终还是把主力位置让给了老队员,有点儿尴尬的是,高宇洋刚座上板凳,大阪钢巴的成绩立即反弹。
但是对于一个20出头的小球员,我们暂时还不能用顶级联赛的表现给出判断,何况在高中联赛阶段,高宇洋已经展示出自己过人的天赋。他所在的高中是位于千叶县船桥市的市立船桥高校(高中),这所学校是日本高中联赛的豪门球队,走的是宁缺毋滥的精英路线,足球社的人数一直控制在80人左右,仅是东福冈、星稜等高中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能进入这家学校的足球社,都得是精英中的精英。
这还不算,日本是一个讲究论资排辈的国家,高中联赛也是如此,高一新生打上主力的概率非常小。可高宇洋和另一名一年级队友衫冈大晖入学没多久便占据了主力位置,让人吃惊不已,可惜因为伤病等原因,高宇洋未能在高一就震惊日本。
市立船桥的主教练朝冈隆茂总是鼓励球员尝试多个位置,在他的调教下,高宇洋高二开始便展现出进攻多面手的潜质。在全国预选赛,他是球队边路的主要突破手,经常上演边路内切面对多人防守强行射门得分的好戏;在高校总体比赛,他又出现在前腰的位置并打入两球;在高二下半学期,由于核心椎桥慧也受伤,朝冈隆茂又把高宇洋放到了后腰位置。
到了高三,没有学长压制的高宇洋成为了市立船桥的绝对核心,并带领球队夺得高校总体冠军。身穿10号球衣的他出现在多个位置,有时候,朝冈隆茂甚至等到首发名单公布之后,才根据对手的布阵再明确高宇洋的位置。这种中场多面手,是中场人才匮乏的国足所急需的。
作为前国脚之子,高宇洋的确是国足归化的理想对象。所以,有些球迷也很急切地建议要归化高宇洋。
(图)有网友表达不解
按照日本《国籍法》规定,高宇洋在20岁的时候还有一次机会选择国籍,只要他选择跟随父亲的中国国籍,足协连归化手续都省了。可是,高宇洋并没有选择中国国籍,还明确表示希望代表日本队参赛,连归化的可能性都没给国足留。而且高升也根本没想过让儿子回国的事情,理由是“中国足球有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可能没法像日本这样发展。考虑到儿子的未来,我更喜欢他在日本足球中成长”。
话虽然不好听,但事情是没错。
高宇洋是1998年出生,与希丁克带的国奥队属于一届,这一届球员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以往要低不少,其中的原因大家都清楚。作为在中日两国都有长期居住经历的高升来说,哪个环境对儿子更有利他自然清楚,所以这位前国脚是肯定不会考虑让儿子来中国的。
在高升的那番话里,我们还能读出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如果中国足球这种系统性的问题不解决,那么在未来,中国足球将要进入一个怪圈:一方面要通过长期归化来解决国家队的成绩问题;另一方面,则会有更多的华裔球员甚至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选择为他国出战。归化,只是一剂春药,治不了根子上的问题。
(二)
想要治好病,就得照一照日本这面镜子,先让自己出出汗再说。
关于中日足球对比的文章有不少,我们也知道中日足球的差距很大。但是,这个差距具体大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这么大,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所以在此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韩国跟日本的差距,再比比中韩之间,基本就能搞清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大了。
有些人因为入籍的问题看高升父子不顺眼,说的话也不好听。其实高宇洋并不是个例,有二分之一日本血统而加入日本籍的球员有很多,田中斗笠王、酒井高德都是如此。前些年,很多韩国球员高中毕业后便跑到日本,像朴智星、张贤秀等韩国国脚的职业生涯均是在日本起步,有的韩国球员甚至跑到日本没多久便直接加入日本籍。
韩国球员之所以往日本跑,是由于韩国足球体系的限制。在职业化起步时期,韩国K联赛完全效仿北美职业联盟,没有升降级,俱乐部没有梯队,青训完全由学校解决,想要成为职业球员,必须大学毕业才行。这一点与日本恰恰相反,日本学生想走职业球员这条路,高中毕业就要在大学和职业球队之间做出选择,大学生进入职业队的只是凤毛麟角。
就球员发展而言,在18岁这个年纪进入职业队,已经比较晚了,在西方国家,球员们在14岁左右就得进入职业俱乐部梯队。韩国球员20多岁才进入职业队,更是晚上加晚,所以很多想成为职业球员的韩国学生,高中毕业便被J联赛各级球队挖走。后来韩国意识到这个问题,逐渐放开政策,并让俱乐部建立梯队,再加上他们的海外战略,才算是缩小了一些差距。
日韩之间,只是一项政策之差,可投射到国际赛场上,就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日本队已经三次杀入世界杯十六强,而韩国队不用点儿特殊手段,小组出线都是痴人说梦;即便是亚洲杯,日本队也是多次获得冠军,而韩国队往年连决赛都很难够得着。差之毫厘,便能谬之千里,作为世界杯常客的韩国尚且难望日本项背,中国足球与日本有多大的差距,大家应该能有个清晰的概念了。
(三)
日本把韩国甩开,是从高中毕业开始的;而中国足球被甩开,是从刚起步就开始的。日本、韩国均把足球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而且他们的义务教育包括高中阶段,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小孩子想踢球,那么一直到18岁,他都可以接受到几乎免费的足球教育。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体系是“基层体制化,顶层职业化”,而中国的足球体系,很难有人说清楚到底是什么性质,甚至这个体系是否存在都很难说。
中国的孩子想要成为职业球员,绝大部分都要通过足球学校。其流程与体制内时期从体校进省队或者体工大队的模式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模式,等于把义务教育和足球彻底隔绝开,足球学校的文化课教育完全是聊胜于无,而学校里的普通学生则很难接受正规的足球教育。
而且从体校变身而来的足球学校,属于盈利性机构,如果大环境不好,生源不足,学校便只能倒闭,没毕业的学员只能自寻出路。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花费巨资送孩子踢球,跟赌博没什么区别。所以,你不要指望中国有多少家长会送孩子去踢球,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再好赌的人,也没多少愿意押上孩子前途的。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足球人口稀少的原因,想让家长放心地送孩子踢球,只有把足球纳入到学校教育这一条路。而中国的青训与教育系统之间却有着巨大的隔阂,二者几乎是非此即彼,要么你在体育的道路上走到黑,要么你就在教室里闷头学你的文化课,好像我们的教育体系,从没想过要让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日本的教育系统则非常重视体育教育,他们不仅把足球纳入义务教育,棒球、篮球等运动同样如此。迟尚斌在日本踢球时,女儿也在日本上学,迟尚斌也由此近距离接触到日本的学校教育。后来谈到这段经历时,迟尚斌对日本的体育教育感触颇深,日本学校放学后,没有学生直接回家,都是在校园里运动,这一点与中国学生放学赶回家做作业截然相反。
还有当年我们看的日本动漫《足球小将》,很多人说这部动画片让日本小学生爱上了踢足球。这种观点不全面,中国看过这部动画片的学生也很多,可踢足球的人反而越来越少。这就跟日本人看《海贼王》却没人真的出海寻宝的道理一样。
《足球小将》能让日本学生喜欢踢足球,是因为在现实里,真的有全国大赛这种平台能让他们去嘚瑟,而中国学生不但没这个机会,踢个野球都很困难,甚至很多人都有拿着踩扁的易拉罐当球踢的经历。
所以,中国和日本足球差距的本质,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差距。
比如中日开启职业联赛的时间差不多,但日本职业化之后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而我们却一路倒退,连之前的青训基础都没了。原因就在于日本的中小学联赛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依托于教育体系的青训基础十分牢固,而中国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职业化之后,体校、省队、体工大队这些体制内的青训基础受到严重冲击,有关方面却没有协调教育系统把这些基础纳入进来,任其自生自灭,使得整个足球的根基被摧毁。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高升不想让儿子回国,其实也不完全是出于足球方面的考虑。在高宇洋刚入学的年纪,还没有对足球产生兴趣,以后是不是走职业球员这条路还是个未知数,可高升仍然让儿子留在日本,就是因为日本的教育理念、教学质量,都不是国内所能比的。作为一名父亲,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当然,中国和日本足球的差距,也不只是教育体系的原因。多如牛毛的青训中心也是日本青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的绝大多数教练都是免费教学,除了学员家长送一些亲手制作的手工品、贺卡等表示感谢之情的小礼物,不会收取任何费用。这种大面积的自觉、自发的志愿行为,是整个社会管理高效、成熟的体现,没有这个基础,是无法达到这种高度的。
校园足球也是如此。最近几年,随着校园足球的推广,国内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前段时间火遍网络的“小学生世界波”,就出自于运营相当成熟的“富力杯”广州中小学足球联赛。可这只是一、二线城市的学校,在三线以下城市或者县城的学校,有的还停留在“足球操”阶段,有的甚至连“足球操”都没有。这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所导致,同样是社会资源不均衡的体现。
所以,高升所说的“系统性”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足球领域的问题。
足球的问题,是由方方面面的问题堆积而成,当这些问题反映到足球层面的时候,只露出冰山一角。系统性的问题,只能系统性地解决,如果只是站在足球的角度,中国足球的问题恐怕永远也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