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越位真面目,只缘不在小黑屋。
鲁能大战上港,场上拼争激烈,经历了诸多戏剧般跌宕起伏的变幻之后,鲁能1-2客场惜败。
而伴随着本场的诸多争议判罚在赛后则持续发酵,甚至引发了针对视频助理裁判员本人的网络暴力,直至中国足协裁判评议组负责人接受新华社专访,以一种另类的官宣方式为比赛的判罚做了背书解读。
纵观中超十几年来,裁委会这样的正面回复媒体与大众的疑惑与争议,仿佛还真是头一次,可以视作舆情倒逼官宣的推动,也可以认为裁判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试水,不管怎样,从积极方面来看,都是中超制度改善的一个步伐,虽然,仍是踩着鲁能球迷受伤的心灵上。
裁判评议组负责人对本场的几处争议判罚已经做了回复,原文如下:评议结果显示,裁判员判罚没有问题。其中,
1)关于红黄牌判罚、球员因两次犯规累积两张黄牌被判罚红牌没有异议。
2)关于越位判罚,规则中规定,手和臂部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都是判定越位位置的部位;
3)同时,在同队队员触球的一瞬间,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明显阻碍对方队员视线,从而妨碍了对方队员处理球,或影响了对方队员处理球的能力,应被判为越位,进球也是无效的。
4)而关于球点球判罚涉及罚球区里是否是手打球还是球打手、队员和球之间的距离以及手所处的位置。我们看到,被认定手球的犯规动作中,守方球员手臂触碰到足球,并且有一个明显的手向球移动的动作,应判罚手球犯规。
由此看来,在本场比赛中的判罚,裁判员的处理都是非常准确的。
针对争议最大的补时越位判罚,这里有两张转播截图可以参考:
从这两张截图可以得出貌似相反的结论,第一张可能不越位,第二张明显越位。
第一张可能不越位的理由,是后卫的有效部位——躯干可能与前锋的脚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但由于这张截图的机位选择的不是很合理,存在着一定的视角差,所以这张图与第二张图相比,不具备明显的说服力。
这样就引出了裁判评议组负责人的下一段话了:电视转播画面在视觉上的错位和误导。
其实,这样的错误在不到半个月前,刚刚发生过一次。
对于在中超第7轮重庆斯威与广州恒大的比赛中,越位回放操作失误一事,体奥动力公开发道歉信:4月28日,体奥动力转播团队在越位回放中出现操作失误,给球迷观看比赛造成了影响,也造成了部分媒体对此事的错误解读。在此,我们接受外界的批评与监督,并向球迷致以诚挚的歉意。
同样的锅连续出了两次,裁委会实在背不起,于是提出了解决方案:中超联赛会在下半年引入新的辅助技术,协助视频助理裁判(VAR)提高判罚越位犯规的准确性。
但实际上,VAR和转播系统是两套相对独立的系统,前者是专门给裁判员看的,后者主要是大众媒体传播。
视频助理裁判员是在视频操作室Video Operation Room (VOR,俗称小黑屋)内进行回放和沟通的,队员擅闯此屋者,红无赦。
理论上,前者应该比后者更专业,比如世界杯上的VAR系统是这样的:
视频助理裁判团队有权查看每座球场中的33个电视转播机位的画面,其中8个是超慢动作摄像机位,4个是极慢动作摄像机位。除此之外他们还有权查看2路专门用于判断越位的摄像机画面,这2台摄像机的画面只有视频助理裁判团队有权查看。在淘汰赛阶段,两台额外的极慢动作摄像机将安放在球门后以供VAR团队使用。慢动作回放主要用来协助分析客观情况,比如确定犯规时身体接触的部位、犯规地点等。常速回主要用于协助分析主观因素,比如确定犯规严重程度、是否故意手球等。
但是,由于中超联赛并不在VAR系统的试点名单中。在与IFAB(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的磋商后,中超联赛在2017年挤进了亚洲地区的试点赛事,随之而来的是整套设备的迅速安装与裁判员的紧急培训。坊间传闻,因为种种原因,中超引入的VAR系统与世界杯的设备相比,很是低配,例如没有自动调整越位线的功能,这样也就闹出了不久前中甲联赛VAR(视频助理裁判员)用A4纸比划越位线的笑话。△塞尔电台吐槽中甲VAR用A4纸判断越位
希望下半年引入的新系统能帮助裁判员更加准确的判罚,带来更加公平的比赛环境。
再多说一句,有人质疑越位判罚VAR(视频助理裁判员)介入后,主裁判为什么不亲自观看回放。这倒不属于程序违规,因为裁判员在VAR(视频助理裁判员)介入后,可以选择:
1)直接采纳VAR的意见;
2)观看回放再次确认。前者一般适用于客观事实的判定(如越位位置、手球位置等)后者较多见诸主观判罚的认定(如犯规程度、是否故意手球等)。
对于越位位置的判断,裁判员和VAR(视频助理裁判员)看到的并无二致,直接采纳意见,符合程序,节省时间,也是团队信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