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高水平运动员只盯着赛绩,落下了文化学习;一边是广大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小胖墩”“小眼镜”激增,体质健康状况堪忧。体育和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引起了体育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在全国政协体育界别小组讨论时,关于“体教融合”、提高青少年体质的问题引发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池建
池建认为,体教结合谈了多年效果有限。他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真正让体育回归教育。
“中国体育面临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池建说,过去三级训练网、业余体校等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方面确实行之有效,“但今天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运动员,而不是只知道争金夺银、只知道胜负的运动员。”眼下大批运动员退役后问题由此而来,“他们退役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文化知识的储备”。
近年来,教育部出台很多措施,比如增加体育课时,把体育课放在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青少年体育环境近年来得到大幅改善,学校体育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场地设施数量质量有了新的跃升。但不能忽视的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教育现状仍存在,青少年体质仍待提升。池建认为,体育教育应该贯穿人的终身成长,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价值。
他建议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坐在一起商议,既让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有学上、有书读,也让广大青少年除了应对文化学习和高考外,有机会参与体育运动和赛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协主姚明
“不管是体育还是教育,归根到底还是育人。”姚明说,高水平运动人才建立在人才的金字塔上,“塔尖如果脱离塔基,必然会后劲儿不够”。
在姚明看来,“体育与教育不可分割”。他建议扩大学校体育在社区中的影响力,他自己正是这种文化的受益者。他解释说,“体育门槛降低了,人才基础也就大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院张健
被称为“中国横渡第一人”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院长张健也认为,真正让体教融合起来才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办法。
“现在学校体育缺的不是场馆,而是优秀的体育教练。”张健通过调研发现,现在很少有教学水平高同时体育水平也好的学校。他以北京四中为例,学校游泳队和篮球队的教练,工资只能与普通体育老师一样,不能突破,他认为这影响了中学引进优秀体育人才,阻碍了中学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而在国外,很多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可以被高薪聘请,担任普通学校运动队的教练,这种方式有效带动了基层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
张健说,体教融合有助于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同时又能发挥完全人格的教育功能。在我国,目前体校与学校各自发展,没有充分发挥两方优势。他建议体校与当地附近学校联合办学,共享资源、共享课程、共享平台,真正将体育训练体系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高志丹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表示,把青少年身体素质抓上去,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出来,是体育部门的两大重点任务。他谈道,接下来将继续与教育部门在青少年体育和校园体育上形成合力,在青少年体育技能培养、后备人才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培养、场馆建设与开放等方面抓好顶层设计。特别是要针对“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发挥体育部门优势,建立科学合理、便于操作普及的健康课程包。
教育部副部钟登华
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说,必须正视教育和体育的融合问题,下一步将就教育和体育协同发展的具体问题落实相关工作,要让学生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继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进一步完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