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巴萨和利物浦为球迷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欧冠半决赛。这场技战术水准极高的对决,有很多值得我们回顾的地方。下面,我们用一些高阶数据来对本场比赛的一些关键点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两队整场比赛的进攻趋势。虽然官方给出的位置梅西是巴萨的首发右边锋,但是按照他现在的踢法,很多时候是出现在中路组织进攻。再加上利物浦的左路组合马内+罗伯逊在进攻端非常强势,巴萨在右路的进攻几乎处于消失状态,绝大部分进攻都由中路发起。而利物浦这边,两个边路的进攻比重更大,上半场,他们的左路进攻非常犀利。
上半场双方在进攻端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巴萨的控球率略占优势(54%)。而在互有攻守的情况下,利物浦更加依赖长传打身后的战术。由于他们的两个边锋萨拉赫和马内的速度优势,这样的打法非常奏效。从下面这张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上半场利物浦的长传战术意图。
下半场比赛伊始,利物浦打出了进攻高潮,几次进攻组织非常有威胁,可以说是在半场压着巴萨打。这个时候,巴尔韦德的一次换人成为了本场比赛的重大转折点,至少从数据上来看是这样。用塞梅多换下库蒂尼奥,看起来是一次比较保守的换人,却收到了奇效。
在这次换人之后,巴萨的阵型从433变成了442,而如果把梅西算在中场的位置上,巴萨的实际阵型其实是一个451或者4411。这样一来,右路增加了一个人速度很快的后卫,可以有效抑制利物浦的左路进攻;比达尔打到左边前卫的位置,同样加强了对利物浦右边路的防守,梅西第一粒进球的开端就是比达尔在左边路的一次逼抢造成了利物浦的长传失误,梅西获得的任意球机会也来自于比达尔在左边路的一次抢断;拉基蒂奇和布斯克茨居中,球队中场的厚度也有所增强,巴萨的反击从这一刻开始。
我们从数据上来看,在塞梅多上场后,巴萨的控球率、对抗成功率、进攻次数、防守强度等多项数据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他们的长传占比也在下降,反击中地面配合更加流畅,完美地化解了利物浦的进攻压制。这样的改变并不是来源于塞梅多的个人能力有多强,而是这一次换人对巴萨整体阵型的改变至关重要。
全场比赛,利物浦的控球率是占据优势的,净控球时间、控球打到对方半场的次数也更多,但控球达到对方禁区的次数却并没有领先。这说明利物浦的控球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更多的威胁进攻,这跟他们并不擅长阵地进攻的风格有一定的关系。他们的平均射门距离(16.6米)也要多于巴萨(14.2米)。
在两队总传球数相差不多(巴萨500,利物浦539)的情况下,利物浦的横穿次数(230)比巴萨(180)多出不少,向前传球的成功率更低(巴萨83%,利物浦76%),精妙传球的次数更少(巴萨15次,利物浦5次),这也能反映出红军在面对密集防守时的一筹莫展和有限的创造力;传中次数上利物浦一共有35次,巴萨只有19次,而在反击次数上,巴萨的7次比利物浦的4次更占优势,这也跟他们针对性的调整不无关系。
在防守端虽然利物浦丢了三个球,但是他们在很多数据上并不落下风。防守对抗的成功率上,利物浦的25%要高于巴萨的13%不少,这也体现出了英超球队与西甲球队的不同;在对方半场的反抢次数,利物浦是巴萨的两倍还多(33-16),这是红军赖以生存的必杀技。但是在解围这项数据上,巴萨有31次,利物浦只有2次,可以看出巴萨在特定时段密集防守的效果非常好。
下面我们来看两队关键球员的数据。
巴萨方面,阿尔巴贡献了全场最高的10次拦截,皮克和朗格莱的中卫组合共拦截13次解围15次,比达尔则贡献了7次拦截3次解围的不错数据。进攻方面,梅西15次尝试过人11次成功,依旧无解。
利物浦方面,范戴克和马蒂普加起来只有7次拦截和1次解围,而本场比赛状态不错的萨拉赫过人成功率要高于梅西,他13次尝试成功11次。
而球迷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有了答案:范戴克本场比赛确实没有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