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曼联,就想到红色,进而想到某六姓老艺术家,进而想到中美合拍,进而想到文体两开花。中国人的想象力唯有在这一层才能跃进。」
——鲁迅:不是我说的
=======================
足球明星客串电影的为数不少,比如说内马尔就在《极限特工3》里面客串了一把(当然我估计他不知道吴亦凡是谁),小贝这几年一副进军好莱坞的样子,但他也只是在铁哥们盖·里奇的电影里客串了几个小角色,与之相比,坑爹货布鲁克林还更接近好莱坞一点(泡了科洛·莫瑞兹,也算是零距离接近了)。
小贝在电影界的地位,还不如当年捏加斯科因蛋蛋的维尼·琼斯,毕竟人家处女作就在《两杆大烟枪》中做了个黄金男配,后来更是成了小有名气的动作片明星。但无论在球场上还是在电影圈,维尼·琼斯见到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都要叫一声大哥。
毕竟人家是坎通纳。
=======================
坎通纳在法国时的职业生涯绝对算不上成功——当然主要因为他自己作死就是了。他平均每一个半赛季就要换一家俱乐部,22岁就因为飞踹对手被禁赛三个月。在法国,他从欧塞尔到马赛,又到波尔多和蒙彼利埃,25岁已经沦落到法甲的保级队尼姆。虽说普拉蒂尼非常看好他的实力,然而这样的球员,任何时代都能找出一大把。
哦对了,他在蒙彼利埃那一年与巴尔德拉马是队友,我真好奇两个人有没有打起来过。
截止到26岁,他的荣誉薄上有两个法甲冠军(都是替补),一个法国杯(决赛38分钟就下场了),U21欧洲杯冠军(半决赛两回合三球干掉英格兰,除此之外就没发挥过)。无论如何,这不像是一个顶级球员在26岁拿出来的东西。
然后他去了英格兰,一切都变了。
=====================
海瑟尔惨案对英格兰足球的影响有多大?这么说吧,1985年之前的十年里,英格兰俱乐部吊打欧洲,等到海瑟尔的禁令解除,英格兰进次欧战八强都费劲。1980年代萨基的战术改革可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战术革命,英格兰俱乐部完全错过了。
那段时间英格兰的战术,是传统4-4-2站位,快速突击,长传冲吊,总之就是一个字:糙。没法子,球队不能参加欧战,外国球星不愿来,本国球星也纷纷出国发展,联赛水平下降了不是一点半点。为什么2006年世界杯时英格兰打个巴拉圭都费劲?因为那支英格兰的球员,就是在80年代末开始接受足球训练的。
禁令解除后,英格兰球队惊悚地发现,自己的球队已经完全跟不上欧陆国家的节奏了,战术和技术都被完爆,尤其是进攻上,面对大陆球队眼花缭乱的进攻套路,英格兰只会45度炸。这何止是凄惨,简直就是凄惨,于是英格兰的俱乐部,纷纷开始了所谓的「大陆派改革」。
大部分球队的做法还比较简单粗暴,就是从欧陆国家买一个前场核心。也有找教练的,比如温格。坎通纳就是借着这个机遇,来到了英格兰。
当时的所有欧陆球员到了英甲/英超,都吃惊地发现,自己完全是来技术扶贫的。佐拉充其量学了马拉多纳的半成功力,技术在当时的意甲根本排不上号,但到了切尔西,他简直就是马拉多纳本人。
坎通纳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利兹联。
======================
坎通纳是冬窗转会的时候来的,在利兹联呆了半个赛季,15场打入3球,拿到了最后一届英甲的冠军。第二年英甲改英超,前半个赛季13场进了6个,冬窗爵爷迫不及待地把他召入麾下。于是22场进9球,英超元年冠军也归了他。
第二年,34场进了18球,英超卫冕。然后第三年赶上了这事儿——
新闻发布会上,坎通纳直接甩下一句「海鸥跟着拖网渔船飞行,是因为他们以为沙丁鱼会被丢进海里」,然后走人。这个B装得可以给满分。
======================
气质这个东西是很说不清的,实际上很多气质问题都可以从技术角度解释,而有些干脆就是乱讲(比如巴乔的忧郁气质)。但坎通纳这事儿真讲不好,因为曼联气质已经变成了一种玄学,而它的根源,就是坎通纳。
在法甲的时候,坎通纳以脾气不好著称,当然到了英超也没见他收敛。但这种气质,恰恰是英国人最喜欢的——英格兰球迷对于脾气暴躁的莽汉性格有着不可抑制的热爱,如果他本人恰恰是个实力出众的人,那简直就是全民英雄。对于这样的气质,我们一般称之为:霸气。
在曼联,坎通纳简直就是狂霸酷炫屌炸天,领子一立,自带大哥气场,后面跟着一群小弟横冲直撞。不服气是不是?不服气干死你。不管面对的是谁,先入场再说,足球就是这样,不到终场哨响,谁都不知道结果如何,就算89分钟还领先,最后两分钟照样逆转给你看。
这种强烈的自信与他的前场核心地位结合,诞生了独一无二的坎通纳。无论是踢法还是信心,他都足以影响全队。圣诞节落后12分?没关系,反超给你看。英超第四年,解禁复出的坎通纳发动了足球史上最伟大的逆转之一,圣詹姆斯公园的天王山大战,坎通纳一脚踢碎了纽卡斯尔的冠军梦。(此处日常默哀喜鹊)
第五年坎通纳日常卫冕英超,然而国家队里雅凯扶植齐达内,直接断了他的世界杯梦——国家队不可能有两个核心。如果98年坎通纳在国家队里,哪怕只是替补,拿到世界杯后,他的地位不知要高到什么程度。
但反正他也没见得有多在乎这个,对于曼联球迷来说,他就是永远的「国王」。
拿到自己的第五个英超冠军后,他在32岁时宣布退役。
========================
或许你会觉得对于坎通纳,这样的介绍实在太简略了。但不要着急,退役之后他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1995年停赛那段时间,坎通纳闲来无事,就在电影里客串了一个角色,没想到就此打开了新大陆——退役之后,坎通纳出演了《伊丽莎白》,跟凯特·布兰切特搭戏,饰演法国大使。
一年后,坎通纳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重要角色,《清水湾的孩子》中,他的戏份基本是男二到男三之间,算是个重要配角。2002年,他导演了短片《把你的爱带给我》,居然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的短片单元。
如果这都不算开花。
顺便说一下,那片子我替你们看过了,法文对白没字幕,而且改编自美国诗人布考斯基的小说,是个文艺大闷片,想要瞻仰国王陛下大作的球迷们可以退散了。
2009年他又去了戛纳,不过这次是以演员身份——他在英国大导肯·洛奇的《寻找埃里克》中本色出演,又一次走上了戛纳红毯。肯·洛奇属于英国导演中最屌爆的那一群,光金棕榈就拿过两个。(此处有战术后仰)
从此之后坎通纳的电影生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2009年他在悬疑片《死亡名单》中出演男主角,2011年他与法国国宝级女演员伊莎贝拉·阿佳妮出演了悬疑片《强权》,同样是男一号。
这几年他的知名度已经拓展到了中国,2017年的消息,他正在拍摄一部中国电影,讲述一群孩子寻找足球梦的故事,女一号是蒋雯丽老师……
除了电影,他当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2005年,他以主教练兼球员的身份,带领法国沙滩足球队夺得世界杯冠军,算是间接圆了自己的世界杯之梦。
开花一时爽,一直开花一直爽,坎通纳的退休生活,真是精彩万分。